90后小伙花7000元装修入住毛坯房

编辑:南翔 浏览: 30

导读:最近刷到几条“毛坯房日常”的短视频,差点刷新我对“过渡生活”的认知——福州姑娘小丁的房间里,水泥墙还留着工人师傅的抹痕,地面铺着块浅灰地毯,却摆了张原木书桌,桌上放着她养

最近刷到几条“毛坯房日常”的短视频,差点刷新我对“过渡生活”的认知——福州姑娘小丁的房间里,水泥墙还留着工人师傅的抹痕,地面铺着块浅灰地毯,却摆了张原木书桌,桌上放着她养的多肉和从二手市场淘的复古台灯;广州博主“会长”的毛坯房更有味道,没刷漆的墙面下,铺着同色系的编织地毯,沙发旁立着几盆龟背竹,暖黄串灯绕着天花板缠了一圈,评论区有人笑称:“这哪是毛坯?明明是工业风小窝!”

文章插图

这些年轻人住进毛坯房的理由,说出来都特实在:刚凑够首付,兜里没钱装修了。小丁卖掉老家的房子,在福州付了80万首付,月供7000块,主业月入5千的她,还得兼职做家教攒装修钱。“租房子每个月要2000,住自己家能省这笔钱——反正都是过渡,不如把房租变装修款。”她花50块买了台落地扇,对付福州40℃的夏天;卫浴没装,就买了个简易马桶,下班在公司洗完澡再回家;地板起灰,她带着口罩扫了N遍,才算把浮灰清干净。

文章插图

广州的“会长”更有经验:2018年买了三室一厅,首付170万后,手里只剩几千块。“当时想,租房要3000,还得交两头物业费,不如搬进去。”他就简单装了卫浴、通了水电,铺了层地毯防灰,再淘些性价比高的家具——原木床是选了三天才定下的,沙发挑的是能拆洗的棉麻款,连台灯都选了和水泥墙同色系的铁艺款。网友问他“墙掉灰怎么办”,他笑着说:“别蹭就行,实在蹭到了用湿抹布擦下;地毯脏了用吸尘器,反正都是过渡,先把日子过舒服了再说。”

文章插图

评论区的讨论挺真实:有人替他们着急,“没空调的夏天怎么熬?”“灰大不会呛着吗?”也有人懂他们,“我刚买房也是这情况,正打算搬进去”“这才是真的‘精致抠’——不花冤枉钱,但该讲究的地方不凑活”。其实年轻人的算盘打得很清楚:毛坯房不是“委屈”,是“缓冲”——与其咬牙借债装成“样板间”,不如先住进去,用省下来的房租慢慢攒装修钱;与其在出租屋“寄人篱下”,不如在自己的房子里,哪怕水泥墙,也能摆上喜欢的绿植、挂着常用的吉他。

文章插图

最戳人的是小丁说的一句话:“我30岁了,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就算现在是毛坯,可我每天回家,摸得到水泥墙的温度,知道这是属于我的地方——比住在再精致的出租屋,都踏实。”会长更直接:“有人说‘住毛坯丢面子’,可面子能当房租吗?能当月供吗?我花自己的钱,住自己的房,舒服就行。”

文章插图

现在再看这些毛坯房里的生活:水泥墙配串灯、地毯搭原木家具,没有昂贵的装修,却有认真生活的痕迹。对他们来说,“过渡”从来不是“凑活”——是在能力范围内,把日子过出最实在的样子:既要省钱,也要有温度;既要守住“有房”的底气,也不让压力压垮当下的小确幸。

或许这就是年轻人最聪明的生活哲学:不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而是学会在“现在”和“未来”之间找平衡。毛坯房里的每一盏灯、每一盆花,都是他们给生活写的“缓冲剂”——慢慢来,日子总会越变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