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舞是什么舞种

418人浏览 2025-09-07 02:07:33

7个回答

  • 青木云糅
    青木云糅
    最佳回答
    桑巴舞是巴西国舞,节奏非常快,每分钟高达200拍。在亚马逊河边的简易舞台上,身着三点式的巴西女郎狂热地扭动着身躯,汗水顺着棕黑色的身躯往下淌,她们仿佛不知道什么叫疲倦。舞台下的巴西人也同样投入,跟着节奏疯狂地扭着。人们拥挤在一起,心情似乎比天气还要热烈。跳累了,就跑到河里洗个澡,然后再回来跳。巴西人口总数为1.898亿人。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占人口总数的比率为51.2%。但是地区的差异较大,仅从居民住址变动频繁的中西部地区看,女性的比率高达53.1%。人种的构成变化显著,白种人的比率降至49.4%,有色人种达49.7%,有色人种已经多于白种人。其中混血种人42.3%,黑人7.4%,其他为0.8%。
  • 称霸北部湾
    称霸北部湾
    桑巴舞团最多人的国家是巴西。巴西是桑巴的发源地和主要发展国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桑巴舞团和桑巴学校的所在地。每年的巴西狂欢节期间,各个桑巴学校都会派出数千名舞者参与巴西桑巴的比赛和表演。巴西的桑巴舞团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舞者前往学习和参与表演,使得桑巴文化在巴西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巴西是拥有最多桑巴舞团和舞者的国家。
  • 的呢吧
    的呢吧
    桑巴舞团最多人的国家是巴西。桑巴是巴西的国民舞蹈,也是巴西狂欢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巴西拥有最多的桑巴舞团和舞者。在巴西,桑巴舞团以及与之相关的桑巴学校和社区组织非常普遍,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舞者参与桑巴表演和比赛。桑巴舞团的成员通常会在狂欢节期间进行密集排练,以展示富有激情和节奏感的桑巴舞蹈。巴西的桑巴舞团也因其独特的舞蹈技巧和精彩的表演而受到国际上的关注和赞誉。
  • 伊筱影
    伊筱影
    巴西人民喜爱跳桑巴舞.桑巴舞将葡萄牙的民歌、游戏和非洲的鼓乐、舞蹈完美地融合成一体;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咖啡、蔗糖、柑橘、可可、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位.足球是巴西人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巴西境内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巴西以白人和混血种人为主;故题干中描述的国家为巴西.故选:C.
  • 驻马店彩虹小子
    驻马店彩虹小子
    桑巴舞(Samba)被称为巴西的“国舞”。桑巴舞起源于非洲。桑巴舞是一种集体性的交谊舞蹈,参加者少则几十人,多则上万人。这种舞蹈以鼓、锣等打击乐伴奏。这种舞蹈的舞步简单,双脚前移后退 ,身体侧倾,前后摇摆。男女舞者成对原地或绕舞厅相伴而舞,也可分开来各跳各自的舞步。
  • 烂柯
    烂柯
    巴西桑巴(葡萄牙语:Samba),是源于巴西巴伊亚的一种舞蹈和音乐类型。它最早根源于非洲土著带有宗教仪式性的舞蹈,通过被贩卖到巴西的黑人奴隶带到巴西,再与流传至当地的其他文化混合,渐渐演变成今日的桑巴。桑巴现已被公认为巴西和巴西狂欢节的象征,是最大众化的巴西文化表达形式之一。巴伊亚的圆圈桑巴舞(一种里约热内卢的桑巴)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糯米
    糯米
    巴西桑巴舞桑巴舞被称为巴西的“国舞”。在拉美这个最大的国度,桑巴舞之普及,有这样的说法:人不分男女老幼,平时跳,节假日更跳;在舞台上跳,在大街上也跳;白天跳,通宵达旦地跳。每当激越的音乐声起,人们总是激情难抑,不禁摆腿扭腰,跳将起来,如醉如痴,欲罢不能,欲休难止。桑巴舞起源于非洲。“桑巴”一词据说从非洲的安哥拉第二大部族基姆本杜语中的“森巴”演变而来。“森巴”原是一种激昂的肚皮舞。顾名思义,这种舞蹈以上下抖动腹部、摇动臀部为主要特征。这是安哥拉最流行的一种舞蹈动作,后来随着贩卖黑奴活动的兴起而开始向外传播。从16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中叶的300多年中,葡萄牙殖民者从安哥拉和非洲其他地区向巴西贩卖黑奴1200万。在把黑奴塞进船舱运往新发现的大陆拉丁美洲的时候,白人奴隶贩子担心路途遥远,黑奴在船舱中一窝几十天,到岸时腿脚不灵便,卖不出好价钱。他们就每天把拥挤在船舱中的黑奴赶到甲板上,以敲打酒桶和铁锅为伴奏,让他们跳一通森巴舞,活动筋骨。殖民者本想增强黑奴这种特殊商品的竞价力的举动,就把这种流行于非洲的舞蹈无意中带到拉丁美洲。据有人考证,桑巴舞最早流行于巴西的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一带。这里是葡萄牙人最早在巴西登陆殖民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办有大量种植园和采矿场。被贩卖到种植园里和采矿场的黑奴,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以跳这种家乡舞苦中作乐。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来自非洲的黑奴及其后裔同来自欧洲各地的白人接触增多,同土著的印第安人逐渐融合。他们的舞蹈也就逐渐吸收了来自欧洲的波希米亚的波尔卡舞、来自古巴的哈巴涅拉舞和巴西当地流行的马克西克歇舞的一些因素,逐渐形成现代的桑巴舞。据记载,20世纪初,是巴伊亚州的妇女们将这种舞蹈带到当时的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从此,这种舞蹈开始从沿海流向内地,从贫民窟流向上层社会,从黑人、黑白混血的“穆拉塔人”传播到白人中间。一直以西班牙六弦吉他和尤克里里四弦琴为主伴奏的乐器,逐渐被里约热内卢贫民窟中的铜鼓、大锣、钹等打击乐器所取代。1928年,巴西的第一座桑巴舞学校“让人去说闲话”在里约热内卢建立。1932年,巴西举行首次情人节桑巴舞游行观摩比赛,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好评。从此,现代桑巴舞很快就风靡巴西全国。桑巴舞是一种集体性的交谊舞蹈,参加者少则几十人,多则上万人。这种舞蹈以鼓、锣等打击乐伴奏。这种舞蹈的舞步简单,双脚前移后退 ,身体侧倾,前后摇摆。男女舞者成对原地或绕舞厅相伴而舞,也可分开来各跳各自的舞步。男舞者钟情于脚下各种灵巧的动作,两脚飞速移动或旋转。女舞者则以上身的抖动以及腹部与臀部扭动为主。桑巴舞可在舞厅和舞台上演出,而更多则是在露天的广场和大街上集体表演。舞者围成圆圈或排成双行,边唱边舞。舞者狂放不羁,动作幅度很大,节奏强烈,给人以激情似火的感觉。而大鼓、铜鼓、手鼓等打击乐器同时并作,高亢激越,声浪滚滚,更烘托出一种紧张炽热、烈火扑面的气氛。在这种气氛达到高潮之时,乐声往往又戛然而止,高难的舞蹈动感一下子冷凝为万般皆寂的雕塑似的静态。动与静的瞬间变化,大起大落的惊人和谐,制造出一种特有的惊喜感与震撼美。更为桑巴舞增光添彩的,是演员华美绝伦的服饰。演员无论男女,都身着色彩艳丽的服装。男演员足蹬长靴,穿着欧洲古代骑士一样的马甲,或披着非洲大酋长式的长袍。女演员的衣饰则更为讲究。她们要么穿着将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图案华美的拖地长裙,要么就只挂上小得再也不能再小的几近赤身裸体的“三点式”,甚至胸部完全裸露,只在乳头上涂抹一点彩饰。她们的头饰更为别致,或戴华丽的王冠,或插五彩的鸟羽,或顶一团火似的翎毛。色彩艳丽的衣饰上还缀满五光十色的珠玉。每当舞曲声起,现代化的灯光闪亮,服饰即随舞步飘动,珠玉伴和灯光流转,似一团团火焰闪烁, 如一个个流星飞转, 形成一个似梦如幻的世界。置身令人顿生飘飘欲仙、魂魄飞升之感。由柳洪平创建。